7月26日上午,由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和朝陽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海峽兩岸社團交流節在北京開幕。來自臺灣40多個專業行業協會及民間社團的360余人參加。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張志軍,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會長王紅,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臺灣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朝陽區副區長楊洪福代表朝陽區政府向與會嘉賓表示歡迎:朝陽區是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的重要承載地、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地,吸引了大量臺胞臺商前來發展。希望在座的臺灣朋友能在此次交流會過程中近距離感受朝陽的國際范、文藝味、煙火氣,帶動更多臺灣同胞來朝陽追夢、筑夢、圓夢,共建“五宜”新朝陽,共享發展新機遇,共謀合作新篇章,共創美好新未來。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張志軍對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向遠道而來的各位嘉賓表示問候。張志軍表示,前不久剛剛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擎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和戰略舉措,為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同胞福祉提供了更多機遇和更大空間。我們愿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中國式現代化機遇,共享大陸發展建設成果。兩岸關系發展的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臺灣社團是聯系島內各界民眾的橋梁和紐帶,海協會愿與臺灣各界社團一道廣泛團結臺灣同胞堅定支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會長王紅表示,兩岸同胞從來都是一家人,應該常來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社團作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力量,為促進兩岸專業對接、行業對話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增進兩岸交流互信、合作共贏做出了不懈努力。海峽兩岸社團交流節的熱絡開展,充分展現出兩岸有識之士對于開展兩岸交流對話、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熱切期盼。近年來,北京市持續加強“四個中心”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推動“兩區”“四平臺”建設,為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動京臺兩地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衷心希望廣大臺灣社團繼續做兩岸交流合作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共同攜手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中華慈善總會名譽副會長、北京海促會副會長、東潤公益基金會孔東梅在主旨演講中介紹了自己過去隨“海協會文教交流團”到臺灣進行參訪交流,并與臺灣社團朋友建立深厚情誼的故事。她表示,社團是增進兩岸了解和互信的重要橋梁,以各領域社團交流為媒介推動兩岸社團特別是青年社團多走動、常往來,將進一步拉近兩岸同胞的距離。公益慈善事業作為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領域,在傳承中華民族崇德向善的美好品質、增進兩岸同胞相互理解、深化親情福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期待未來與更多臺灣社團協會開展“對口”交流合作,攜手推動兩岸公益慈善和文化教育事業走上新臺階,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貢獻力量。
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臺灣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以“現代社團的重要功能與使命”為主題展開分享。他表示,臺灣島內社團組織比較普及,其個人在“善用慈善及公益社團整合社會資源協助市縣推動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輔助社會福利社團興辦養護機構照顧老齡失能民眾”“輔導職業社團協助政府倡導政令推動為民服務工作”等方面,探索了政府扶助社團實現社會功能和使命的主要路徑。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是血脈相連、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島內許多社團一直殷切期盼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基于“九二共識”推動兩岸社團菁英交流互動、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理應成為當前兩岸社團最應展現的重要功能及首要共同使命。
在“悅動高雄”兩岸基層文化交流活動上,兩岸文化藝術界代表同臺獻藝,通過歌曲演唱、民樂演奏、街舞表演、相聲脫口秀等形式多樣的節目,展現精彩紛呈的兩岸藝術形式,為現場兩岸嘉賓呈現了一臺傳統與時尚相邂逅、動態與靜態相結合、兩岸民間文化相交融的視聽盛宴。
本屆交流節以“聯結互動 融合發展”為主題,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線下舉辦,開幕式及主要活動在京舉辦,系列活動由兩岸社團按照“行業對口”開展,還將舉行摜牌比賽、兩岸旗袍文化盛典暨古琴名家音樂會等活動,組織臺灣嘉賓分組赴京津冀及內蒙古開展主題參訪,走進基層社區、走進高新企業、走進邊疆,與對口行業協會社團開展交流互動,著力推動兩岸“行業對接、專業對口,人物對話”,深化兩岸各領域民間交流合作。
中央臺辦交流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李京文,北京市臺辦主任霍光峰,北京市臺聯黨組書記袁海鵬,朝陽區常委李國紅、副區長楊洪福,以及北京行業商業協會理事長代表等出席開幕式及相關活動。
京彩臺灣


打印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