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恰逢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咱的節日—京臺社區重陽音樂會”視頻連線活動在豐臺右安門街道和高雄河堤社區同步舉行。雖然當天北京的氣溫很低,但現場的熱烈氣氛接近沸騰。此次活動采用視頻連線的方式,在右安門的“涼水河”和河堤社區的“愛河”廣場同步舉行,兩岸同胞以“河”結緣,通過視頻互動的形式,把相隔2000多公里的豐臺與高雄連接在一起,讓兩地居民共同歡度重陽佳節。
茱萸香包重陽糕,同飲酒來互問候
在兩岸民眾透過視頻互致問候聲中,家住右安門街道的民俗專家李石老師向兩岸民眾展示了自制的北京重陽糕、菊花酒,并邀請來自高雄的中華兩岸交流總會副理事長王懋昌先生和右安門體協的馬維志用從臺灣帶回的“同心杯”一同飲下了菊花酒,祝愿兩岸民眾健康長壽。

“同心杯”同飲菊花酒
隨后,曾經拜訪過河堤社區的右安門現場觀眾通過屏幕向河堤現場的老朋友問候重陽佳節,表達許久未見的想念。右安門現場的高雄客人透過屏幕見到了自己的親朋好友,感到特別興奮。

高雄嘉賓在豐臺現場

高雄嘉賓在豐臺現場
來自大青溪婦女協會三民支分會的志工葉東榮先生,更是通過屏幕與在河堤社區現場的夫人和鄰居們互致問候,“看到你們穿那么多,北京很冷啊?你們都要多穿的衣服保暖啊!”聽到夫人貼心的話語,葉先生脫口而出:“老婆,我好愛你啊!”聽得兩個現場的觀眾不約而同地發出羨慕的呼聲。
高雄中華兩岸交流總會副理事長王懋昌接受采訪時說:“今天在美麗的涼水河畔,不但品嘗了重陽花糕和菊花美酒,佩帶上了茱萸菊花香包,還能和北京的朋友、屏幕另一方的家人朋友一起過重陽節,特別棒!”
九九重陽佳節日,濃濃兩岸同胞情
右安門現場,藝術家們合奏表演了《茉莉花》、《大海故鄉》等經典曲目,熟悉的樂曲喚起了兩岸民眾的共鳴與共同的情感;河堤現場,傳統民俗舞蹈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元和深厚。《外婆的澎湖灣》、《南屏晚鐘》、《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中華民謠》、《九九的酒》……一首首兩岸同胞耳熟能詳的樂曲和歌舞引起了兩岸觀眾的共鳴,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現場的臺灣客人梁曉云和張碧子一遍揮舞著熒光棒一遍說:“這些歌我們都會唱,大家一起唱,屏幕那邊的朋友們能看到我們,特開心!”
活動中,現場觀眾手拿“和,河,愛”、“京臺社區音樂會”等熒光板相互揮舞。聽到熟悉的樂曲,現場的觀眾更是不自覺地隨著樂曲,對著屏幕攝影師盡情舞蹈,想要通過屏幕把現場的熱烈氣氛傳遞給河堤現場。
當“我們都是一家人”的熟悉旋律響起,兩岸都響起了一片熱烈掌聲,兩岸觀眾隨之一同合唱、舞蹈,雖相隔千里,卻有著親如一家的溫馨。在現場觀眾揮舞著“兩河緣,一家親”的熒光棒,共同喊出“兩岸一家親”的心聲中,音樂會圓滿落幕。

同唱我們都是一家人

同唱我們都是一家人
右安門街道陽光管弦藝術團在此次音樂會上有著亮眼的表現,團長林夷介紹說,得知能夠參加京臺社區音樂會,大家都踴躍參加,希望和臺灣同胞共同慶祝節日,“一起樂呵兒”,同時讓臺灣同胞能夠了解北京退休老人的生活狀態、精氣神兒。為了這次活動,他們原準備了6個節目,因時長問題,最后3個節目共35人參加演出,排練了2個月時間。他們希望將來有機會去對岸的河堤社區“走親戚”,看看寶島的美景,嘗嘗寶島的美食,也希望對岸親人多來他們的社區、北京“走動!走動!”,看看社區生活、文化,感受北京的發展。
愛河護水攜手并肩,從“河”到“和”與愛同行
據了解,豐臺右安門街道與高雄河堤社區曾連續舉辦了兩次元宵拜年視頻連線活動以及社區志工論壇,每次,河堤社區的會場都會設置在愛河邊上。右安門有一條美麗的涼水河,高雄有一條美麗的愛河,愛河護水已成為兩岸民眾的共識和自覺行動。從元宵佳節相互拜年,到社區志工論壇,兩地交流著重加強京臺兩地共有的傳統文化展示和交流,增進彼此距離的同時,使得兩岸同胞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推動者。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2018京臺社區重陽音樂會視頻連線活動的成功舉辦,就像這暖人心房的歌詞一樣,唱出了“與愛同行,兩岸一家親” 心靈的契合!唱出了“河”與“和”兩河緣的情感交融累累碩果,更是為兩岸民眾在重陽將至的時刻,為兩岸共同和平發展的美好生活放歌。

活動現場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搭起了兩岸交流的平臺,進一步增進了京臺兩地民眾的感情,夯實了兩地互動交流的渠道,為兩岸文化交流增添了新動力,注入了新活力。同時,標志著京臺兩地文化交流與合作邁上新的臺階、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北京市臺辦副巡視員趙孝清、豐臺區區長助理姜森林、北京海峽民間促進交流協會秘書長鄧勁松、市臺辦綜合處副處長張振新、豐臺區臺辦主任房書勇、豐臺區社工委副主任曹瑩、右安門街道工委書記趙長河、右安門街道辦事處主任盧英博、東鐵營街道工委書記凌佩利和來自高雄社區的40位嘉賓及右安門街道居民共300余人在右安門現場參加了京臺社區重陽音樂節活動。


打印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