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臺生在終點處慶祝。
臺生劉奕宏在中國人民大學的交換生活接近尾聲。離開北京前,“在北京看一場雪”的念頭在他心中變得愈發強烈。1月8日,由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主辦,民革中央聯絡部、民革北京市委會共同承辦的第十八次臺青之友沙龍活動在京舉辦。該活動得到民革延慶支部、延慶區臺辦、延慶體育局的大力支持。劉奕宏和其他19位在京臺生和大陸學生一道,前往位于北京延慶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共赴一場滑雪之約,迫不及待地踏上了這次圓夢之旅。
就在活動前一天,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剛剛迎來了今冬的第一場雪。次日,陽光傾灑而下,照在銀裝素裹的雪道上,熠熠生輝。隨著大巴車緩緩駛入園區,京臺兩地學生滿懷期待地望向窗外,眼中滿是對接下來活動的憧憬與興奮。
“看,好多纜車!”“他們都滑得好厲害!”現代化的設施、專業的雪道、錯落有致的高山和滑雪者的颯爽英姿映入眼簾,這一切瞬間點燃了同學們的熱情,也讓同學們感到新奇和躍躍欲試。
清華學子李致陽身著2022北京冬奧會志愿者服飾,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原來,他雖參與過冬奧志愿服務,卻一直無緣來到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當時主要在國家體育館服務,這次能來這里體驗滑雪,我真的很期待!”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憧憬。
同樣來自清華的陳雅慧,作為滑雪愛好者,早早就備齊了面罩、手套、速干衣和可愛的防摔“屁墊”。但因許久未滑,穿戴裝備時陳雅慧也稍顯手忙腳亂,在教練的耐心指導下,她順利選好裝備,自信地邁向雪場。
室外零下十幾攝氏度的氣溫讓同學們的臉頰凍得泛紅,卻無法冷卻同學們心中的熱情。入口處,雪道介紹展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里既有適合新手的大眾體驗區,也有海陀穿越、銀河雪道等難度各異的雪道,其中專家級雪道高達70%的坡度更是引發了同學們的熱烈討論。“專家級雪道只有奧運選手才能駕馭吧?得多刺激啊!”你一言我一語,熱烈的交流和討論讓寒冷的空氣也逐漸升溫。
踏上雪道,學習正式開始。教練細致地講解雪板、雪鞋和雪杖的使用方法,并示范熱身及速度控制技巧,為同學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教練的指導下,同學們握緊了雪杖,彎腰屈膝,重心前傾,舉起雪杖,從雪道頂端沖了下去。
冰天雪地中,最溫暖的不僅是同學們對于滑雪的熱情,更是兩岸青年之間的互幫互助。每一次摔倒,都有同伴們的及時攙扶;每一次突破,都能聽到同伴們的熱烈歡呼。
兩岸青年像多年的朋友一樣,互相鼓勵,互相記錄對方在雪道上飛馳的英姿。在這里,汗水與歡笑交織,恐懼與勇氣碰撞,兩岸青年的心也越來越近。
雪板在雪道上飛馳而過時,快樂的時光也匆匆流逝。到了雪場關閉的時間,同學們依依不舍地脫下了雪鞋和頭盔,流連忘返地走下了雪道。活動結束了,但交流并沒有結束。
來自清華大學的李廣普是不久前大陸高校師生赴臺參訪團的一員。這次,他作為大陸同學之一,和新認識的臺灣朋友分享了自己赴臺參訪的感受。“臺灣的同學們都很熱情,我們可以毫無保留地交流我們的思想。”李廣普回憶道。
活動即將結束時,同學們還在依依不舍地用鏡頭記錄著奧運村的一切。“希望還能有機會來這里,下次我要坐纜車上去俯瞰整個滑雪中心。”陳雅慧翻看著手機里同伴為她拍攝的照片說道。
對劉奕宏而言,這次活動不僅圓了自己在北京看雪的心愿,也為自己在北京的交換生活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雖然快要離開北京了,但是希望以后還有機會參加其他的兩岸交流活動,也希望兩岸青年能有更多這樣的交流機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劉奕宏期待地說。
這份在冰雪中結下的情誼,顯得更加純潔和珍貴。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下,京臺兩地青年共同馳騁雪道,相互扶持與鼓勵,每一次的歡笑與拼搏都成為情誼的基石。
在雪道上的馳騁,不僅是對冰雪運動的熱愛,更是兩岸文化交流與情感融合的生動體現。未來,愿兩岸青年在更多的領域碰撞出絢爛火花,共同書寫兩岸交流的華麗篇章。


打印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