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門頭溝區旅游行業協會受邀赴臺灣參加“2025高雄市旅行公會國際旅展”。除推介門頭溝區風景、文創外,“結繩技藝”非遺傳承人陳信也到場交流,分享如何將古法編織工藝做創新,“結”如何成為文化載體,編出代表健康的藥師結、追求好運的桃花繩以及端午應景的平安繩等,受到來參展的年輕朋友的喜愛。

“2025高雄市旅行公會國際旅展”9日到12日在高雄展覽館舉行,門頭溝區旅游行業協會受邀參展,包含當地的旅游景區經理、旅行社業者、文化文創公司、非物質文化遺產結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信共10余人來到高雄,介紹門頭溝區當地的旅游景點以及文創商品特色。

較特別的是,42歲的陳信是“結繩技藝”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同時也是把結繩和宗教文化相結合的手工藝術原創品牌“結繩記”的創始人。陳氏結繩可溯源至1748年,陳信是家族第八代傳承人,主打非遺古法手工結繩及機專屬工坊打造,旗下有近3千名手工匠人、200家店鋪。
陳信介紹了結繩背后的文化內涵,他說,上古時期祖先們用繩子打結的方式來記事,大事就大結,小事就小結,除了“記事結”,更早的是“工具結”,不同的結代表不同的事,也衍生出了結文化,結與吉讀音相似,也可表達福祿壽喜財安康等內涵,結繩成為了文化的載體,他認為“古法工藝做創新很重要”,才能繼續在現代生活中延續。

在現場,陳信展示了代表健康的“藥師結”,應景即將到來的端午節、有著“五毒退散、吉祥安康”寓意的平安繩,以及追求好運或感情的“桃花繩”等作品,結繩可輕松戴在手腕上,且包裝都極具巧思,旅展期間吸引許多年輕朋友上前問“怎么買!”。另外,屬于大型結繩的“大十全結”,掛在脖子上立馬變穿搭配件,更貼近現代潮流。
(記者:蔣繼平)


打印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