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北京市石景山區京源學校與臺北市私立靜心學校,通過視頻連線開展同上一堂課活動。在京源學校四層多功能廳,一場別開生面、跨越海峽的藝術賞析課正在進行。京源學校和臺北市私立靜心學校的各一個班級的學生,在網絡“云端”共同賞鑒中國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感悟中華文脈延綿不斷的凝聚力量。
迤遞三千里,江山一卷橫,元代畫家黃公望于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富春山居圖》,不幸因焚兩斷,前半卷“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后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兩校學生在語文老師和美術老師帶領下,從河流故事、文化意蘊、作者經歷、畫作背景等四個角度,共同深入賞析了《富春山居圖》的藝術特色和歷史價值。在課程中的“講述傳奇”“神游山水”“品味畫作”環節利用文字、視頻等多媒體資源激發了學生們對富春山水的向往之情。隨后,兩岸學生展開想象,根據山水畫的布局手法,結合剩山圖現存部分的圖景,用線描速寫的形式進行“補畫創境”。在現代化技術手段支持下,兩岸師生仿佛置身于同一課堂,交流、學習、創作,共同向中華文化致敬。
靜心學校唐尚智校長和京源學校白宏寬校長在致辭中深情回顧了兩校自2016年以來的友好交往歷程。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從2020年起雙方創新交流方式,通過網絡“云端”實現兩岸師生線上相聚,互動切磋。
2011年6月,剩山圖與無用師卷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首度合壁展出,《富春山居圖》也成為兩岸相連的文化象征。在“山水合璧”十周年之際,京臺學子共賞這件藝術珍品,感受著兩岸“血濃于水”的同胞情誼。線上相聚雖然短暫,海峽兩岸師生的真摯情誼卻將日益深厚。


打印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