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寄相思,空竹旋古今。由西城區臺辦、廣安門內街道、區文化和旅游局、區體育局、區文物保護中心共同主辦的2023年廣內空竹文化節暨第十四屆中國“廣內杯”空竹邀請賽于9月23日在北京報國寺成功舉辦。
本次文化節以“四海同明月 華夏繹和諧”為主題,由空竹競技比賽、“西城雅韻”文化展覽、“宣南雅集”非遺項目展示和中秋團圓晚會四個板塊組成?;顒恿D以多元多彩的文化展現形式,讓海內外朋友更好地品味西城文化底蘊、了解廣內文化特色;以接觸互動體驗模式,讓地區居民和游客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活動參與感和獲得感;以集市游戲呈現方式,促進非遺項目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努力煥發非遺文化內在生命力;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秋佳節為載體,匯聚空竹愛好者、連接港澳臺同胞、誠邀海內外友人,共舞空竹,攜手助力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以空竹架設友誼橋梁,情牽海內外,與四海賓朋共祝團圓、共筑中國夢。

本次文化節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新華社北京分社、宣武醫院、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北京小學等十家駐區黨建協調委員會單位,港澳北京社團總會和香港扯鈴協會、澳門扯鈴協會、高雄市活力健康扯鈴協會的嘉賓,以及北京交通大學等高校代表參加活動。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各省市空竹代表隊、非遺傳承人、各界藝術家以各種方式積極助力支持活動開展?;顒悠陂g吸引轄區2000多名社區居民到場游園參觀體驗。
“空竹競賽”——港澳臺高手首聚競技、勇創佳績交流情誼
迄今為止,西城區已成功舉辦14屆空竹邀請賽。海內外中華兒女“空竹達人”以賽會友、以情相融、以賽促藝,廣內空竹節已成為大陸抖空竹項目的最高水平競技比賽,也是空竹人交流技藝、探討理念、傳承文化的一場盛事,受到廣泛好評。本屆邀請賽于8月啟動海選,最終選拔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全國各地共計31 支隊伍進入決賽。

9月23日上午9時,選手們齊聚報國寺內,在比賽切磋中加深感情和交流交往,凝聚華夏同胞同根同源的時代力量。賽事延續往屆經典賽制,設空竹球和單雙輪空竹兩個大項,最終決出單輪及雙輪空竹、未來之星、空竹球等獎項。首次參賽的香港、澳門扯鈴協會代表隊分別在成人雙輪空竹項目中取得個人三等獎的優異成績。
“西城雅韻”——講廣內故事、品西城文化
多年來,西城區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著力打造“一區多品、一街一特色”京臺基層交流格局,形成了一系列有口皆碑的對臺文化交流品牌。
廣內街道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菁華,以空竹文化為代表,傳承發展了以廟宇古跡、各省會館、宅邸故居、名人事跡和非遺項目等專題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項目,收效良好,成果頗豐。此次空竹文化節在“西城雅韻”展基礎上,以“非遺文化”“文化場所”“仁人志士”三個板塊,囊括了報國寺簡介、沈家本故居、顧炎武事跡、楊繼盛事跡、抖空竹歷史介紹、北京皮影戲發展歷程等30多個專題介紹,集中面向社會民眾開放展示。各地來觀展的觀眾在這里放慢腳步、細細探尋品味,在老城區煥發新青春之時,珍藏住一份難忘的歷史記憶。
“宣南雅集”——中秋游園會、共話團圓時
活動還專門設置了以“宣南雅集”為主題的非遺集市。居民持入場時領取的打卡地圖,按照指引就可以參加非遺攤位展示區、游戲互動區的打卡游園,一邊進行趣味體驗,一邊加強對傳統非遺文化的熱愛和關注。非遺集市人流不息,熱鬧非凡,不僅有空竹、風箏、面塑、剪紙等20余種體驗類非遺項目,還有古裝熱門電視劇同款的投壺、捶丸、射箭等古代運動吸引著各地觀眾參與,大家與身著漢服的“古人”現場對詩詞、紛紛拿出相機打卡拍照......與“宣南文化”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來京參賽的港澳臺代表隊成員,為一睹“宣南雅集”的鮮活熱鬧與民生情懷也專程來到現場,沉浸感受老北京傳統文化的魅力。“好!加油!”“再來一個!” 港澳臺代表隊里的年輕隊員受到現場氣氛感染,當下就與北京朋友們切磋技藝,贏得滿場喝彩!
“團圓晚會”——空竹共慶手牽手、花好月圓人長久
“清輝悄灑何悠悠,月到中秋分外明”。2023年第十四屆中國“廣內杯”空竹邀請賽閉幕式暨中秋團圓晚會在《傳世空竹》的宣傳片中拉開帷幕。西城區廣內街道工委書記王丹為活動致辭,她指出,廣內街道以空竹文化傳承為己任,十幾年深耕細作,“抖空竹”這一文化品牌揚名全區全市,聯動國內海外。未來廣內街道將繼續深入挖掘地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及意義,在探索“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數字”等新型業態、新模式上繼續發力,推動地區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與時俱進、融合創新,讓傳統文化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在新時代展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
晚會上,來自波蘭、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留學生、“廣內杯”首屆空竹賽隊員代表、廣內空竹協會會員、康樂里小學學生、北京雜技團等為大家帶來精彩演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高雄市活力健康扯鈴發展協會的會員在晚會現場,為廣內街道居民獻上了富有寶島風格的扯鈴表演,贏得現場陣陣熱烈掌聲?!侗本┑拈T》《春日頤和園》等極具古風古韻文化特色的表演,也引得在場嘉賓、觀眾連連喝彩。《大運之韻》力圖探尋“城之源、都之始、河之端”西城文化IP內涵,帶大家走進城都肇始、運河源頭的瑰麗畫卷。
晚會現場,為各領域專家頒發了“廣內空竹文化發展榮譽顧問兼推廣人”證書,旨在促進海內外中華空竹文化傳承人、各領域專家學者及文化名人持續交流及深化合作,推動北京、各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的“抖空竹”項目創新性融合發展,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更強大的生命力,共促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增強人民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認同感、不斷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節側記一:小logo大內涵
本屆空竹文化節的LOGO以“廣內”“空竹”為主元素,LOGO中旋轉的空竹圖案,象征著融合和希望、朝氣與力量;空竹的左右兩部分像兩只手牽在一起,象征著各地空竹愛好者為傳承發揚以空竹為代表的非遺文化和傳統文化而牽手同行、齊聚一堂。簡約線條、柔和色調彰顯空竹“虛懷若谷、平易近人”的文化內涵,在凝練中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西城區廣內街道真誠歡迎社會各界空竹愛好者加入到傳承、傳播“抖空竹”文化的隊伍中來,不斷激發傳統文化新的活力。
文化節側記二:小空竹大舞臺
文化節中秋團圓晚會第一個節目《好兒好女好家園》由北京交通大學留學生、西城區康樂里小學學生、首屆“廣內杯”空竹賽參賽代表和廣內空竹協會藝術團團員共同演繹。本屆空竹邀請賽還匯聚了北京16區、津冀魯等7省市及港澳臺地區的100余名空竹運動愛好者,同場競技、交流情誼。大家相聚北京、相聚西城、相聚廣內,共同攜手交流、傳承、推廣中華傳統抖空竹文化,一起把空竹“抖”出更多花樣,“抖”向世界各地。本屆文化節還專門聘請9位廣內空竹文化發展榮譽顧問兼推廣人,以進一步擴大廣內空竹節影響力,推廣宣傳空竹文化,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讓小小的空竹可以更好地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行穩致遠、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文化節側記三:小聚會大團圓
本屆文化節還特別邀請港澳臺地區的空竹愛好者首聚北京現場,實現了以空竹為媒架設橋梁,情牽京港澳臺的空竹愛好者歡聚一堂、共敘情誼。空竹運動在港澳臺等地區被稱作“扯鈴”,作為廣為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項文化健身項目被傳承發展,形成了融合當地特色文化的傳統項目。香港、澳門扯鈴協會成員是第一次來京參賽,他們表示通過比賽提升技藝、開闊眼界也交到很多北京乃至各省市的空竹高手朋友。今年高雄市扯鈴協會登臺中秋團圓晚會,為觀眾們獻上了精彩節目,充分展現了“扯鈴”運動在港澳臺地區良好的群眾基礎和高超的專業水平。活動期間,還邀請他們走進宣南博物館,觀看沉浸式導覽劇《宣南往士》,感受西城區底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中華錚錚士聲風華;參訪西便門東里社區服務中心,與社區工作者就基層治理、志愿服務等方面工作進行座談交流,共享文化發展、居民服務的成熟經驗,共話“兩岸一家親”的濃濃情誼。


打印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