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島內視為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關鍵一年。然而盡管民進黨當局一再配合,開放了美國豬肉和牛肉進口,還開放了日本核食品進口,但想要加入該組織仍是遙遙無期。
幾年來沒有明確進展
臺灣《聯合報》10月28日稱,CPTPP執行委員會將于11月27日和28日在輪值主席加拿大登場。報道稱,CPTPP由11個成員于2018年簽字,英國去年跟進簽署加入,今年12月15日正式生效。今年在加拿大將處理其他申請案,除中國臺北外,目前有中國大陸、厄瓜多爾、哥斯達黎加、烏拉圭、烏克蘭與印度尼西亞多方先后申請加入。據成員訂下的原則,申請加入CPTPP須符合高標準落實貿易規范承諾的實績,并取得所有成員共識,才能成立工作小組。而臺灣自2021年9月22日申請入會至今已經進入第四年,遲遲沒有明確進展。
朝野“立委”分析認為,今年是臺灣爭取加入CPTPP的關鍵年,因為明、后年的輪值主席為大陸有影響力的澳大利亞和越南,“一旦臺灣錯過今年成立工作小組的機會,未來兩年將面臨更大挑戰”。
民進黨“立委”鐘佳濱去年曾以“‘立法院’推動臺灣入CPTPP策進會”名義赴加拿大,他認為今年確實是“最佳時機”,臺灣應把握機會。臺“外交部長”林佳龍日前稱,盼各成員公平、客觀地處理臺灣申請案,別有政治考慮。臺“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稱,已持續通過各種管道爭取入會,最終仍看全體成員討論結果,“非操之在我”。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日前表示,CPTPP成員共占全球GDP的15%,若無法加入,恐限制臺灣產業競爭力,長期而言,臺灣GDP增長將損失1.6%。
普遍認為前景仍不樂觀
島內對今年的入會前景仍感到不樂觀,認為美國大選結果恐將沖擊區域經貿整合,“臺灣跳不過背后的政治因素”。島內經濟學家劉大年稱,今年輪值主席加拿大雖然對臺灣相對友好,但要成立工作小組必須全體成員都不反對,“臺灣加入難度較高”。臺灣華梵大學特聘教授杜震華說,大陸在經濟上與東南亞國家非常密切,很容易施加影響,特別是臺灣禁止從大陸進口2000多項工農產品,成員恐以“臺灣沒做好貿易自由化準備”為由反對。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認為,盡管CPTPP現在由日本在“拉火車頭”,但如果美國最終由共和黨的特朗普當選總統,以其過去否定多邊主義的態度,勢必為CPTPP的發展帶來變量,可能讓其無法有效、快速擴張,“而美國從旁支持、為臺灣背書的力道也會更弱”。他稱,很多人以為大陸尚未加入CPTPP,對臺灣來說是個好機會,但CPTPP采取“共識決”,只要有一兩個成員對臺灣持保留意見就可能將臺灣阻攔在外,“大陸在不在其中差別不大”。黃奎博直言,臺灣加入CPTPP不單純是經貿問題,必須突破政治壁壘,確實是有難度。臺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李大中也說,“印太經濟框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就算是由美國發起,臺灣仍不得其門而入。
島內喊話民進黨當局“不要欺騙民眾”
臺灣《聯合報》28日稱,4年前的8月28日,連任不久的蔡英文宣布制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安全值,并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當時蔡當局聲稱這是為了展現加入包括CPTPP等區域經貿組織的決心,“但萊豬萊牛開放多年,民進黨政府加入區域經貿組織的大話還沒實現”。
民眾黨“立委”林國成質疑稱,臺灣爭取入會并非一天兩天,友臺的日本當輪值主席時也說最有機會,甚至開放福食、美豬、美牛,最后都沒了下文。他認為此次機會仍不大,當局可以爭取,但不要欺騙民眾。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28日稱,民進黨當局每年都說“很關鍵、很有希望”,結果萊豬也吃了,什么都配合了,到現在還沒有入會。他質疑民進黨一直在騙民眾,臺“經貿辦公室”每年都吹噓跟美國簽了什么倡議,結果后來發現什么都沒有,民進黨這樣跪美、舔美,實際上并沒有辦法加入CPTPP,“賴清德是不是要出來承認,自蔡英文時期一路走來的道路,都是失敗的?這么多年投注的心力,最后由誰來負責?”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則認為,能加入CPTPP固然是好事,但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臺灣幫助更大。但不管加入哪一個,島內輿論普遍認為,“參與國際組織,臺灣繞不開兩岸關系”。臺灣聯合新聞網28日稱,盡管民進黨當局一再宣傳臺加友好、臺日友好,但在兩岸關系惡化下,民眾恐難抱太大期望。文章說,臺灣若真想加入區域經貿整合,無疑得先重建兩岸互動。臺灣自由撰稿人練鴻慶稱,好的外事政策是要看結果,不是看大內宣。正如國民黨“立委”羅智強所言,馬英九任內臺灣能夠重新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而蔡英文上任后則減少10個“邦交國”,“誰的路線能帶領臺灣突破困境,不證自明”。臺灣《經濟日報》發表社論稱,臺灣與CPTPP成員的貿易額大約占臺對外貿易總量的25%,是非常重要的貿易伙伴,臺“經濟部”估計,如果無法加入CPTPP,長期來看臺灣會因出口被排擠而導致經濟增長損失約1.6%,這些出口損失將集中在傳統產業上,包括紡織、石化與機械等。文章稱,必須強調的是,CPTPP與RCEP已經分別于2018年年底和2022年年初生效,這些地區之間的自由貿易已經對臺灣傳統產業出口造成排擠,“如果無法在近期內加入,臺灣未來傳統產業面臨的挑戰將會越來越大”。


打印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