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昆福??原載于《兩岸關系》2023年第4期

2022年是國民黨“逆轉勝”的一年,該黨最大的戰績無疑是在“九合一”選舉中斬獲佳績,成功擊潰民進黨并扭轉自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來的頹勢狀態,從而為推動2024再次“政黨輪替”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過去的這一年中,國民黨權力核心進行了大幅改組,加上重新吸納黨員恢復黨籍等舉措的實行,黨內政治生態已在悄然發生演化。而在兩岸關系方面,穩重向好。
黨際競爭“逆轉勝”?國民黨強勢崛起
國民黨在2022年底“九合一”選戰中大勝,選后政黨支持度“彎度超車”民進黨,成為該年度深具里程碑意義的指標性事件。這與過去一年中,國民黨的提名布局、攻防策略以及相對合理地處理好“非綠陣營”內部關系有著莫大的關聯。雖說,“討厭民進黨”不等同于“喜歡國民黨”,但包括國民黨14席在內,“非綠陣營”在島內22個縣市中囊括的17個縣市,已再次嚴重沖擊了民進黨當局的執政根基,從而為推動2024“下架民進黨”夯實了根基。
其一,提名布局總體成功,部分縣市整合陷僵局。自詡為“選戰總教練”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總結“九合一”選戰經驗時,數次將國民黨勝選的主要原因之一定調為“走對的路”“提對的人”。這當然是后話,不過與民進黨相比,國民黨此次選戰的提名策略總體相對成功,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影響因素之一。然而部分縣市出現整合難題,甚至貫穿整個選戰的全過程,進而影響選情也是不爭的事實。從2022年2月中旬成立“中央選舉提名委員會”正式開啟提名作業時程開始,國民黨從3月到8月先后通過了12梯次的提名。圍繞著提名人選問題,國民黨內部也出現了“連環爆”的諸多爭議。過程中,桃園市、澎湖縣、苗栗縣等部分縣市的提名整合爭議不斷發酵、難解難分,而藍營分裂內訌最終影響了選情。除了桃園市最終依舊成功翻盤外,澎湖縣讓民進黨漁利,而苗栗縣則落入“叛將”之手。
其二,攻防策略凌厲,將民進黨“壓著打”。在選舉攻防中,國民黨利用疫苗議題、黑金治安、通貨膨脹、論文抄襲事件拉高并固化了臺灣民眾對民進黨的“仇恨值”。而后期推出選戰宣稱口號如“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成功化解了民進黨屢試不爽的“抗中保臺”意識形態動員,把握并贏得整體選戰節奏與優勢,將民進黨逼入左支右絀的選戰泥淖當中。其中,利用防疫不力、疫苗采購資料封存、護航高端疫苗、爭議性廣告等相關議題,成功削弱了民進黨在臺北市長選戰中的戰力。而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王鴻薇于7月初引爆的林智堅論文抄襲風暴,在選戰過程中愈演愈烈,讓民進黨出現“一尸五命”,5個縣市選情均受到或大或小的沖擊現象。總體而言,國民黨抓住臺北及桃園民進黨候選人的軟肋,進一步激化了臺灣民眾“討厭民進黨”的不滿情緒。與民進黨形成蔡賴“雙駕馬車”,分頭輔選互別苗頭的情形不同,國民黨于9月下旬集結了77位黨政要角成立“中央助選團”,形成了聲勢浩大的“超級助選團”,拉抬黨籍候選人的政治聲量。而在選戰過程中,國民黨不斷訴求“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票投國民黨,兩岸無戰場”,成為削弱民進黨青年票源的一大利器。
其三,“藍白合”成默契,“下架民進黨”是“最大公約數”。在選戰過程中,“藍白合”一直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盡管柯文哲旗下的臺灣民眾黨在臺北市支持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的黃珊珊,并在桃園市、新竹市及宜蘭縣分別推出候選人,與國民黨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但兩黨之間的攻防并不激烈,總體上共同將矛頭對準了民進黨,這為2024兩黨可能再次攜手合作,預埋了可加以運作的想象空間。選后,國民黨任命曾為柯家軍的特定人士擔任新竹市黨部主委,便被解讀在為“藍白合”作鋪墊。
權力資源再分配??黨內生態微妙演化
除了黨際爭鋒角逐外,2022年國民黨內部圍繞著權力資源分配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角逐。隨著國民黨權力核心的改組,“同舟計劃”的繼續推行,大批前黨員重返黨以及藍營實力戰將與國民黨中央實力的再消長,國民黨內部的政治生態正悄然發生演化。
其一,權力核心改組,黨魁權限大增。一般情況之下,處于“在野狀態”的國民黨其權力核心機構中常會的作用及重要性便會得到凸顯。經過多年的演化發展,包括29席票選及6席指定中常委在內,國民黨維持了35席兩年一任的中常委參與權力核心運作的機制。2022年是國民黨權力資源爭奪的關鍵一年,3月,國民黨中常委進行改選,選舉結果對現任黨主席朱立倫較為不利。“主席人馬”除了國民黨“立委”傅崐萁及國民黨副秘書長謝衣鳳當選外,親朱人士紛紛落馬出局,原本被視為“弱勢黨魁”的朱立倫其弱勢地位進一步被凸顯。由于“換票聯盟”的運作以及賄選傳聞頻傳,此次國民黨中常委選舉持續引爆爭議,給外界留下不良觀感。國民黨中央便以此為契機,順勢推動了國民黨史上最大的中常委改革方案,將票選中常委席次直接“腰斬”,從29席降為15席,而黨主席指定名額卻提高至10席。此一增加黨主席提名比率的改革方案,無異于賦予了朱立倫更大的權限,因此同樣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直到2022年8月底國民黨“全代會”將該案通過時,反彈聲浪依舊余波蕩漾。
其二,“同舟計劃”再發威,黨員“回娘家”成效顯著。2022年,國民黨中央持續推動旨在吸引此前因各類原因離開國民黨的前黨員重新返黨的“同舟計劃”,共吸引了超過5萬人返黨。其中,不乏一些諸如徐欣瑩、鐘小平及李縉穎等較具指標性的政治人物。而一些無黨籍現任縣市議員的重新加入,確實可以擴大國民黨的支持基礎,厚實藍營的基層實力。不過,“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的做法也預埋了不少隱患,包括增加了選舉資源分食的壓力,此前遭處分、爭議性極強的前黨員返黨除了引發藍營內部反彈外也給外界留下不良觀感,客觀上產生了一定的后座力。“九合一”選后對于一些違紀脫黨參選并當選的候選人,會不會借由“同舟計劃2.0”再度返黨的問題,國民黨中央進行了否認。過去一年中,針對“同舟計劃”的返黨門檻及標準問題,國民黨內部不斷展開角力。
加強兩黨交往??鞏固增進互信
10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賀電,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洪秀柱等國民黨人士發來賀電或賀信。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第五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第二屆“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兩岸關系研討會、“九二共識”30周年學術研討會、廣東紀念兩岸交流35周年研討會等活動中,兩黨交流溝通、聚同化異,發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和外來干涉、推進兩岸交流合作、致力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積極聲音。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8月率團來大陸參訪,中央臺辦、海協會有關負責人分別與其會面,一致表示愿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共同政治基礎上,加強兩黨交往,鞏固增進互信,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努力推動兩黨關系和兩岸關系向前發展。


打印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