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練矛:
我從小在福建長大,說閩南話,所以一直以來對臺灣都感到非常親切。首先非常高興能參加今天的京臺科技論壇,特別在現在這種形勢下還能舉辦這樣的論壇,而且還能做到網上的永久性論壇,感到非常高興。
第25屆京臺科技論壇9月19日在北京和臺北兩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同步舉行。主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電子學院院長彭練矛以“可循環的高性能碳基芯片技術”發表專題演講。在做客“京彩會客廳”時,彭練矛表示,大陸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才多、市場大,未來兩岸在科技領域、芯片領域合作前景很多。以下是采訪實錄:
1、交流能把障礙慢慢掃平
京彩臺灣:
今天,很多臺灣同胞親自來到現場參加京臺科技論壇,沒能來到現場的很多臺灣工商界人士也通過線上的方式來參與,那么在兩岸形勢如此嚴峻的當下,還能夠有這么多的兩岸同胞參與到這場盛會,對此您怎么看?
彭練矛:
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我出國比較早,在1983年出國,那個時候兩岸處于隔絕狀態,但是到了美國之后,就非常強烈地感覺到,大家就跟一家人一樣,很多的文化、語言都是相通的,所以我們跟臺灣同學打交道是非常輕松的。后來,我們有兩岸納米科技論壇,那時候每年都會舉辦,差不多平均三年要去一次臺灣,到了臺灣之后,大家聚在一起,作為中國人、作為科技工作者,交流是完全沒有障礙的,就像朋友一樣,交流地非常好,所以說兩岸之間的交流能夠把這些障礙慢慢掃平。
2、碳基芯片技術若成熟
性能或比硅基芯片提升上千倍
京彩臺灣:
碳基芯片技術如果成熟之后,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彭練矛:
碳納米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材料,它的結構和所有我們理解的結構都不一樣,它是一種新的材料,所以它的性能都非常好,從宏觀量上看,它的長度可以達到半米到一米,直徑只有一納米左右,很多新奇的量子現象都可以在碳納米管里出現,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很早就認為,碳納米管是未來最理想的電子學材料。
用了新材料之后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呢?碳納米管做的芯片綜合性能可以比現在的硅基芯片提高成百上千倍。我們現在正在迅速步入數字經濟,這背后所有的支撐都是芯片與計算中心,現在中國的計算中心用電相當于兩個三峽大壩,總電量大概占3%——4%,未來大芯片運算的趨勢可以說是成指數地往上走,但是人類的資源、能源每年的增長量大概是2%——3%,根據國際上權威的委員會預測,芯片用電在2040年以前就會超過人類所擁有的所有的能源,我預測很快芯片用電就會成為人類用電的最大用戶,如果按照現在的芯片技術,很快就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
碳納米管根據他們的理論計算,做好的話會大幅度提高幾百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未來對能源的需求,間接緩解能源危機。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可以用二氧化碳制備碳納米管,我們生產更多的碳納米管,就可以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
3、未來合作前景很多
京彩臺灣:
未來兩岸在科技領域、芯片領域有哪些合作前景?大陸在科技領域有哪些獨特的資源和優勢?
彭練矛:
未來兩岸在科技領域、芯片領域合作前景很多,而且我相信我們所有的學者都愿意合作。大陸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才多、市場大,而且我們在科技領域也有很好的基礎,但是如果想達到平衡,是一個持久的過程,要尊重客觀事實。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