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臺金融合作論壇19日以視頻連線方式在北京和臺北兩地同步舉行。該論壇為日前開幕的第25屆京臺科技論壇專題論壇之一,兩岸金融人士圍繞“新形勢下兩岸金融合作新空間”這一主題展開研討。
會后,旺旺集團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林天良做客京彩會客廳時表示,“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是兩岸關系協商的前提,也是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的定海神針。如果沒有“九二共識”,沒有“一個中國”的共識,何來兩岸官方協商?如果兩岸關系不好,臺灣怎么會好呢?以下是采訪實錄:
我叫林天良,我是旺旺集團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也是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和北京臺協常務副會長。

1、最具傳統性和代表性的兩岸交流盛會
京彩臺灣:
京臺科技論壇已經連續舉辦25屆,即使在兩岸關系形勢嚴峻的當下依然如期舉辦,很多臺灣同胞來到現場參加本次活動,對此您怎么看?
林天良:
很高興今天代表旺旺集團參加2022年京臺科技論壇。京臺科技論壇自1998年首度舉行以來從未間斷,可說是兩岸交流活動中最具傳統性和代表性的盛會。即便是疫情爆發之后,兩岸關系陷入低蕩的時候,京臺科技論壇仍能排除萬難、繼續召開,除了要歸功于組委會的努力,也象征著兩岸經貿文化合作交流的緊密不可分割。這個論壇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在兩岸之間搭建起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
2、臺企在大陸上市融資享受與陸資企業同等待遇
京彩臺灣:
您認為未來兩岸金融領域有哪些方面可以加強合作?
林天良:
服務業市場的開放,是大陸近來擴大對外開放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降低金融業和專業服務行業的準入門檻,更是受到多方的好評。
兩岸在2009年簽署兩岸金融監理合作了解備忘錄,臺商希望在大陸近期對外開放金融等服務業的同時,也能讓臺灣金融服務業享有與外資甚至大陸本地同業的同等待遇,進一步促進兩岸銀行、保險、證券行業的合作交流。
根據國臺辦的資料,2021年共有6家臺企在大陸A股上市,截至目前為止,在大陸上市的臺企總數約有54家。在A股市場掛牌上市,可提高在大陸市場的知名度,并獲取更多的發展動力。根據現有政策規定,臺企在大陸上市融資享受與陸資企業同等待遇。
臺資銀行在大陸地區已開業的有5家子行、25家分行。4家臺灣投信公司在大陸參股設立基金管理公司,20家投信公司和1家券商獲大陸核準的QFII資格,12家保險公司赴大陸參股投資等。
2020年,首家海峽兩岸合資券商金圓統一證券獲準在廈門設立,可開展證券經紀、證券自營、證券承銷與保薦三大證券業務。
在本屆京臺科技論壇,旺旺集團、華軟資本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控集團、東城區財政局已簽署合作協議,成立北京文菁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文旅、高科技產業。
為響應中國大陸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政策,積極參與大陸市場的發展潛力,旺旺集團希望能把經驗、技術帶到大陸來,有機會在大陸開展壽險、票券、銀行等更多金融業務。
3、大陸不斷出臺各項惠臺政策,營商環境越來越好
京彩臺灣:
旺旺作為最早來大陸投資的臺企之一,參與和見證了大陸的發展變化,在您看來,現在大陸營商環境、政策措施等方面與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
林天良:
今年是旺旺集團成立60周年、旺旺進入大陸投資設廠30周年。大陸近年不斷出臺各項惠臺政策,包括“31條”“26條”“11條”“農林22條”及臺胞個體工商戶政策等,營商環境越來越好,讓臺胞臺企實實在在感受到大陸的幫助,旺旺集團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見證者與受益企業之一,旺旺的業績就像北京的天空一樣,越來越好。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后,大陸各級政府還及時推出了各項對臺胞臺企的紓困方案,幫助大家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旺旺集團食品部門前年與去年的營收、獲利均創新高。
旺旺已在全國8個生產基地安裝光伏電板,十年來已裝機30兆瓦,年發電量將達3000萬度,可以每年減少碳排放2.4萬噸,相當于種植了23萬棵樹;年底集團預計共有15個生產基地完成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將提升到70兆瓦。旺旺還推動包裝減量及包材可回收設計,包材每年減少近2000公噸,包材可回收率高達90%。
旺旺十年來一直投入海峽兩岸各項公益慈善事業,并且連續主辦或贊助各項文體活動、公益活動,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充分體現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情誼。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旺旺集團第一時間向武漢、湖北以及多省份捐贈,提供旺旺米果、旺仔牛奶、水神除菌液等相關產品。疫情以來已捐贈超過3.5億元物資,協助各地抗疫。
4、如果兩岸關系不好,臺灣怎么會好呢?
京彩臺灣:
作為一名扎根大陸的臺商,您怎樣理解“兩岸關系好,臺灣才會好”這句話?
林天良:
大陸比臺灣大300倍,人口是臺灣60倍,我們經常說“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兩岸關系是臺灣的重中之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哪一件事跟兩岸關系沒有關系?
“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是兩岸關系協商的前提,也是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的定海神針。有些臺灣同胞尤其是一些臺灣年輕人,以為三通、ECFA所帶來的幸福便捷以及1700億美元貿易順差的財富,是從天空掉下來,這是不對的。僅僅是兩岸實現直航,從197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到2008年底實現兩岸直航,整整花了30年,經過無數次兩岸協商才達成,?如果沒有“九二共識”,沒有“一個中國”的共識,何來這些兩岸官方協商?如果兩岸關系不好,臺灣怎么會好呢?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