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兩岸科技產業融合發展橋梁,9月19日,第26屆京臺科技論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幕。開幕式上舉行“兩岸科技創新中心”啟動暨揭牌儀式,創新中心由9家單位發起成立,落地北京經開區,將面向兩岸科技企業打造創新融合發展的綜合服務平臺。

據悉,“兩岸科技創新中心”由北京市臺辦、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綠色產業發展促進會、臺灣電子電機公會、亦莊控股、中科電商谷、英業達集團等9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未來將吸引更多企業加入。創新中心建立后,將充分發揮北京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礎雄厚的優勢,依托國家、北京市和北京經開區各類高精尖產業政策的多重優勢,推動京臺合作項目落地和優勢產業對接,更好支持臺商臺企在京發展。
創新中心主要功能模塊包括科研協同平臺、成果展示平臺、技術交流平臺、項目合作平臺、人才交往平臺、企業服務平臺,將建立溝通會商機制、合作研究機制和活動交流機制,協同整合兩岸科創產業資源、人才資源、配套支持資源等。
“兩岸合作有著廣闊的空間。”作為創新中心發起單位之一的臺灣企業英業達集團資深副總、北京公司總經理邱全成對兩岸進一步加強科技產業領域合作充滿期待。他表示,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兩岸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有著不少合作機遇。同時,很多臺灣年輕人目前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新中心將推動兩岸人才交流。在隨后的主論壇環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孔磊圍繞經開區發展及產業布局情況,臺灣臺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圍繞ChatGPT的應用和客制化,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圍繞算力經濟的發展趨勢分析與展望分別作主題演講。張云泉非常看好兩岸在算力經濟領域的合作前景:“臺灣地區在半導體產業方面很有優勢,未來算力經濟在我國具有巨大前景,因此兩岸有很大合作的空間,可以在新的算力設施、算力芯片、算力技術等方面展開共同研發、生產等合作。”
據悉,京臺科技論壇創辦于1998年,連續二十五年在京臺兩地舉辦大型活動,已成為兩岸重要的經貿交流合作平臺、科技創新引領平臺和融合發展展示平臺。本屆論壇堅持突出科技元素,采取“1+4+N”舉辦模式,設置論壇峰會和科技金融、數字經濟、醫療大健康、兩岸產業鏈供應鏈研討會等4個平行論壇,以及數智低碳、知識產權保護、科技人才、女性等系列分論壇活動。同時,結合京臺兩地經濟科技產業合作熱點,舉辦“兩岸科技創新中心”啟動暨揭牌儀式、兩岸科技成果展和京臺科學技術交流對接會3場專題活動,為持續提升京臺兩地經濟合作質量搭建新平臺。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