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午,北京市對臺交流基地授牌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市臺辦主任霍光峰將“北京市對臺交流基地”牌匾授予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宏偉、市臺辦一級巡視員于鳳英、北京臺灣同學會副秘書長于欣等領導出席授牌儀式,海外保釣運動資深人士代表方守仁、陳鼓應、吳國禎、楊思澤及兩岸保釣專家學者和在京臺師臺生代表50余人參加了活動。

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主任蔣耘中表示,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中心收藏的保釣資料詳實記錄了保釣運動的歷史和那一代臺灣青年學生的心路歷程,是開展對臺交流的生動素材。中心將按照有關工作要求,找準自身特色定位,以學術研究促進兩岸交流,切實把交流基地建設好,為推動京臺交流合作做貢獻。
清華大學王宏偉副校長表示,清華大學支持圖書館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在對臺工作上發揮積極作用,通過發揮自身優勢,認真履行基地職責,積極開展“保釣、統運”史料收藏與學術研究,更好服務于國家戰略和學校中心工作,使之成為臺灣青少年、海外華僑華人來大陸參訪交流的一個重要愛國主義活動場所,建成全球研究海外“保釣”和“統運”的資料中心與學術中心,推動兩岸學術界互訪,面向全社會開展涉臺宣傳教育,為促進兩岸交流與祖國統一發揮更大作用。

市臺辦主任霍光峰表示,這次授牌儀式是落實中央對臺交流工作要求、發揮清華大學在全國高校系統獨特地位和資源優勢、拓展京臺交流合作平臺的重要舉措。當前兩岸關系復雜嚴峻,更需要兩岸的政治共識、經濟協同、文化認知和心理認同。北京市臺辦將一如既往支持清華大學和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繼續發揮自身優勢,以“保釣”為核心價值,在聯系民族情感、推動祖國統一、達成價值共識方面繼續發揮獨特作用,打造成京臺交流的展示窗口、靚麗名片和重要陣地,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授牌儀式結束后,與會嘉賓共同參觀了《赤子丹心:1970年代海外“保釣、統一”運動資料展》。
目前,全市已有33個單位批準為京臺基層交流基地,7個單位為市級對臺交流基地,2個單位為國家級海峽兩岸對臺交流基地。這些基地有的是維系兩岸同胞民族情感的重要紐帶、有的是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有的是服務京臺兩地交流的重要平臺,為促進京臺交流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京彩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