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江藍女士
白皙的皮膚、披肩的長發(fā),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眼前這位女企業(yè)家,那一定是溫婉知性。而這位說話柔聲細語的臺胞身上,又有很多頭銜:香港恒豐集團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北京紫玉山莊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北京市政協(xié)港澳委員、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獲得者。
“1998年,我母親當選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成為出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臺商第一人。”江藍笑著談到了自己的母親黃紫玉女士,她提到,母親是第一批到大陸投資的代表人物,她也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紫玉山莊已經成為兩岸民間活動交流的重要場所,也見證了兩岸交流中不少的重要時刻。”
談到母親對自己的影響,江藍女士稱,自己家從上一輩,做任何事情都始終秉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由始至終地做好每一件事。“從我母親身上能看得到,四十年了,有一個項目還在做,還沒停。”江藍笑著說道,自己對下一代從來不用“教育”這兩個字,她認為“育”孩子應該先“育”自己,與孩子之間更應該是一種共同成長。

圖:黃紫玉女士
“現在我?guī)缀蹙褪且粋€北京人啊。”江藍認為在大陸生活的這些年,自己有了很多大陸朋友,“我們之間的交流是沒有任何隔閡的”。當然,最初來大陸因為兩岸用語習慣不同,還造成了一些困惑,她舉了個例子說道,在臺灣去“酒店”是指去酒吧,而來到大陸才知道去酒店通常是去吃飯。“當然了,經過兩岸的慢慢溝通多了,我們現在也是可以理解了。”
對于想來大陸發(fā)展的臺灣年輕人,江藍女士給出了中肯的建議,她認為現在在臺灣的年輕人聽的比較多,而聽到的內容有真有假,她建議臺灣年輕人不應該只是聽,更多的應該是來大陸切身體驗,要通過自己真實的感受,決定自己的未來。另外江藍女士建議,要有包容性和分享性。“這是一種態(tài)度。在哪里都一樣,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不能夠利己主義。”
“血濃于水,我們臺胞也積極加入了抗疫戰(zhàn)線。”2020年新冠肺炎期間,江藍與母親黃紫玉一起積極奔走,募集物資、助力抗疫。熔噴布作為防疫口罩的核心,當時全球緊缺,且價格上漲兇猛,江藍女士的企業(yè)作為臺灣優(yōu)質的熔噴布的生產商,克服各種困難,支援海峽兩岸,并憑借自身投資工業(yè)產業(yè)的優(yōu)勢,捐贈了兩條口罩生產線,另外由外交部、商務部統(tǒng)籌,向國際及北京等城市捐贈了百萬只口罩。
“對于臺胞而言,大陸有著廣闊的空間和資源,是我們大有作為的優(yōu)選之地。”江藍女士呼吁,京臺兩地婦女同胞要加強往來,貢獻更多的女性力量,互惠共贏。“我也相信,兩岸同胞繼續(x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共敘親情友情,定會創(chuàng)造更多輝煌。”
京彩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