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高級編輯、對臺新聞部副主任張彬在第五屆兩岸媒體人峰會交流研討環節的發言,根據錄音整理。

我們處在一個全新的時代,用狄更斯《雙城記》開篇第一句話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所謂最好的時代,從中國今天的經濟發展以及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來講,已經有了長足的變化。所謂最壞的時代,因為今天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國際上也有一個詞叫“烏卡時代”(VUCA,是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的縮寫,四個單詞分別是易變不穩定、不確定、復雜和模糊的意思),這個時代對于媒體人來講有時候會無所適從。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兩岸關系更加復雜嚴峻的今天,我們怎樣來適應?這對于媒體是一個考驗。由于當前兩岸的生活環境、社會制度包括意識形態有所不同,我們才更需要進行充分的溝通,換句話說就是要融合發展。媒體在這一過程中承擔的角色,就是融通的管道、橋梁的作用。
早年我在臺灣擔任央視駐臺記者時,兩岸還處于相對封閉的階段。當時我和島內的一些老先生們聊天,雖然我們在一些問題上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或者觀點,但是我跟他談中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沒有任何障礙,這其實就是兩岸融合發展的一個最基本的根基。而今天出現了一些變化,今天我和臺灣朋友談文化沒問題,談互聯網、小紅書、臉書都沒問題,但一談到中國,很多年輕朋友開始排斥了。這跟當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怎樣通過媒體的交流、特別是新媒體交流產生新溝通,這就是今天兩岸媒體的共同責任。
從我個人經歷來講,大陸推出的很多政策,有的臺灣朋友聽了可能覺得表述太官方,宏觀政策聽不太懂。但其實在這些政策落實后,我們有很多展現給臺灣的空間、有很多兩岸融合的內容貫徹其中。給大家舉個簡單例子,比如說“鄉村振興”,其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就5條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是這里面包含的內容如果我們繼續拆解,就應該讓臺灣的朋友知道,這里面包含著精致農業、高效農業、田園經濟聯合體、職業農民等等,還會帶來更多的就業前景、發展機會。因此我認為大陸媒體必須先把自己的政策吃透弄懂,然后再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訴臺灣朋友。
同時對于臺灣的朋友特別是臺灣青年來講,應當真正到大陸來看一看。兩岸經歷過大交流、大發展時期,但到大陸來的臺灣基層朋友相對來講還是少數,還有很多根本沒來過大陸,更多是通過媒體、互聯網特別是臺灣或境外的互聯網來了解大陸。如果能真正來走一走、看一看,我們又能夠把一些相應的大陸宏觀政策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告訴他們,我想可能雙方就能找到相互的契合點。我們先不談“統獨”,臺灣青年能夠來大陸看一看,通過媒體了解一個真實的大陸,在這看看是不是能找到發展的機會,有沒有求學意愿,有沒有創業前景,如果有的話是不是能夠對接合作來大陸試一試,甚至來大陸找個男朋友、女朋友,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未來能夠實現最終統一的基本根基。
“融合發展”這個詞非常關鍵,兩岸融合發展包括了方方面面,更包括我們媒體人通過新媒體、新溝通、新橋梁推進深度融合,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先求同存異,再用若干年時間聚同化異,或許最終大家就能實現相互之間的深度了解,達到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在此基礎上,兩岸同胞為了兩岸中國人的共同福祉,甚至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來思考兩岸的未來走向,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今天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大背景下推動兩岸融合發展、謀求國家統一、進而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我覺得這個路徑是可行的,也希望臺灣朋友真的用心來試一試,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收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