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兩岸書畫名師對話”活動成功在北京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指導,北京廣播電視臺主辦,旺旺集團、北京畫院、北京蘇士澍漢字藝術博物館支持。

活動圍繞“龍脈傳承 水墨點睛”主題,圍繞傳承和保護中華優秀文化遺產、夯實共同的文化記憶等內容深入交流,用書畫藝術深厚的歷史、文化、審美和情感價值,為兩岸交流注入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讓共同的情感紐帶更加堅韌,共同書寫兩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以“傳承·弘揚·發展”為主題的首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23日在北京開幕,兩岸文化領域等各界代表人士400余人出席。
“兩岸書畫名師對話”活動作為本屆峰會分論壇之一,邀請12位兩岸書畫界的巨擘名師與會,嘉賓陣容豪華,其中包括:“共和國首席畫師”劉宇一,他是連續四次創華人畫家作品最高價位紀錄的藝術大師,正陽門城樓、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北京中軸線上的關鍵建筑中,都珍藏陳列著他的畫作;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文史館館員蘇士澍,他師從啟功等多位名師,前后多次在全國兩會提交推廣漢字文化和書法教育的提案,被授予中國出版界最高榮譽獎"韜奮出版獎”;臺灣田園派書畫大師、臺灣美術文化基金會常務董事李轂摩,蔣經國曾為他的畫作大為贊嘆;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教授、臺灣中華畫院國畫院院長蔡友,他在35歲時就曾與張大千、黃君璧等大師共同創作長卷。此外,還邀請到了李苦禪之子,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燕;李可染之子,李可染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會長李庚;臺灣著名書法家杜忠誥;臺灣前臺北藝大美術學院院長林章湖;中國國家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研究員史國良;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導,鄭州大學書法學院院長鄭曉華;臺灣文聯臺灣書法家協會會長沈榮槐;臺灣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李沃源。



活動圍繞“國之巨匠 筆墨雕龍”“龍的傳人 匠心永續”“血脈交融 共創未來”三個主題展開精彩對話,多位名師首次講述書畫創作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共和國首席畫師”劉宇一在談到為300多位上世紀名人畫肖像時,提到華羅庚和巴金令他印象深刻:“大師就是既平凡,又不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蘇士澍聊到自己的老師,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感慨大師的謙虛、幽默和氣度。臺灣田園派書畫大師李轂摩回憶了2010年來北京交流,將書畫作品《東方欲曉-聽天下第一聲》作為兩岸交流的禮物贈送給時任外交部部長王毅的細節片段。清華大學教授李燕生動地講述了父親李苦禪當年自掏腰包資助貧困學生上學,后來這位學生李霖燦成為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長達22年之久。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在聊到父親李可染的山水畫影響了一代臺灣山水畫家時,表達了自己對于“李家山水”的理解,解讀了中國山水畫為何一定要有亭子要有人家,見解獨到。

在活動中,多位書畫大師揮毫潑墨,共創佳作。
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蘇士澍與臺灣美術院院士、著名書法家杜忠誥,兩位既是兩岸的書法行業領軍人物,同時也是多年好友。二人在現場切磋書法,筆墨雕龍,成為了活動的高光時刻。




本次活動還特別邀請了《龍的傳人》歌曲的原唱者、臺灣歌手李建復,現場演繹《龍的傳人》致敬書畫先輩,氣氛感人。

在活動的最后一個單元,中國國家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研究員史國良,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導,鄭州大學書法學院院長鄭曉華,臺灣文聯臺灣書法家協會會長沈榮槐,臺灣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李沃源等四位書畫名師現場共繪長卷,抒發“兩岸一家親”“兩岸書畫同根同源”的同胞情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