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首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開幕當天的兩岸曲藝專場演出前,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接受了“京彩臺灣”專訪,現編發李金斗受訪內容如下,以饗讀者。
相聲至今已經有將近150年的歷史了,產生就是在咱們北京。隨著文化的發展,相聲藝術也在不斷與時俱進、傳承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傳承要堅持守正創新。那什么叫“守正”?就是正道,就是你要學就學真正的相聲。
相聲歷史悠久,其中很多段子都是很有文化的。相聲講究說學逗唱,以說為主、以學當先、斗在其中。很多人認為相聲就是逗樂的,但實際并非如此。每一段相聲都有它的意義。不是斗貧嘴,也不是斗著玩,斗的是智慧、斗的是文化。比如說我們的傳統相聲《八扇屏》,它里面就有一個選段是通過大雁和小燕的對話教人禮義,里面說“人講禮義為先,樹講枝葉為源”,就是說要有禮貌,這是我們的傳統相聲。
兩岸相聲交流很豐富。上世紀90年代我們去給張學良將軍祝壽,到臺灣演了一場標準的相聲。當時中國廣播藝術團全團包括姜昆、馮鞏等人,帶著很多曲藝藝術形式到了臺灣,演出效果都非常好。因為兩岸講同一種語言,大家都能聽得懂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
我們有一位中國煤礦文工團的相聲演員應寧,他就在相聲方面做了很多兩岸交流的事情。他經常去給臺灣的一些小朋友講相聲的道理,講相聲怎么去說,比如穿大褂的講究,什么樣式、什么模樣、什么顏色,這都是有規矩的。我們的京劇去臺灣演出很受歡迎,我們的相聲去那兒爆滿,效果空前,為什么呢?因為大家知道這是真正的相聲,不是在那兒逗著玩。
所以說兩岸無論是推動京劇還是相聲交流,其實都要多多鼓勵臺灣青年到大陸來學習最本源的東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正本清源,從而實現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傳承。曲藝對推動兩岸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重要的作用。
臺灣來大陸這邊學習相聲的有很多年輕朋友。來這邊學習首先來說,他得知道也是中國人,我們是一家人。你雖然此時遠離了我們,但大陸在文化方面是一塊肥沃的土壤,相聲的根在這里,要學習真正的相聲就必須來到這里。在這里你會有很多發揮和施展的空間。而我們也在相聲傳承的過程中,把其中所蘊含的中華文化認同傳承給他,讓他記住永遠兩岸人民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