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演講、成果展示、技能大賽、非遺體驗……7月15日,2025京臺教育交流周·職業教育專場活動在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賈家花園校區舉辦,兩岸職教專家、企業家、青年學生及相關部門負責人100余人出席開幕式。

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學生向臺灣來賓介紹木工工坊作品(圖源:團結報)
“AI在職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將超越‘輔助工具’,成為‘智慧好伙伴’——它能讓學生學習更高效,教師教學更精準,使職業教育不再只是被動適應,而是轉變為具備自主創新與轉型能力的教育體系。”臺灣中華國際技職教育交流發展協會理事長吳茹慧在主題演講中表示。
在京臺職教“數字說”主題演講環節,兩岸專家學者圍繞“數字化賦能京臺職業教育發展”主題,分別從“數字化轉型賦能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數字賦能臺灣技職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入探討,分享了在數字科技與人工智能快速演進的時代背景下,兩地職業教育發展的特色和亮點,為京臺職教數字化升級提供新思路,更好推動教育體系的創新與蛻變。
“現在科技日益AI化,未來可能會出現AI化的老師,它們或許能通過影像和AR來授課,而我們可以擔任助教,指導學生如何操作使用,并且帶領學生深入學習和發展。”臺青洪同學說。
隨后,來自京臺職教領域的專家結合“京臺職業教育的實踐與創新”主題進行京臺職教“實踐說”交流發言,分享了“非遺傳統技藝在職業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學校實踐創新創意經驗分享”“調整優化專業布局,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從實踐創新創業的經驗、學生成果分享、非遺傳承等角度,展現京臺職教的實踐創新發展。
本次活動還以“技能立身,匠心筑夢”為主題,設立京臺職教“青年說”環節,京臺青年學生代表結合自身成長經歷,講述以技能成就夢想的故事。“今天的我還只是學生,未來的我,想成為能解決真實問題、能讓人住得安心、用得順心的設計師。”臺灣青年學生代表分享說。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深化了京臺職業教育在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實踐創新等方面的共識,更以多元互動強化了兩地職教交流的紐帶作用,為京臺學子互學互鑒、攜手成長搭建了平臺。”臺灣嘉賓陳先生表示,希望兩岸繼續攜手合作、共同努力,為京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為京臺融合發展注入更強勁的人才力量。
(作者:許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