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56個民族心相連、探討老年人頤養照護、交流社區治理體系……5月15日,臺灣高雄市前鎮區基層里長參訪團一行20人到海淀區紫竹院街道參訪交流。

上午,參訪團來到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民族博物館是以全國56個民族的文物為主要收藏、展示和研究對象的民族學專業博物館,藏有各民族錦旗、革命文物、歷史文獻、珠寶、武器、樂器等5萬余件文物。在參觀《衣無語、繹大千——中華民族袍、衣、裙、褲展》《大地回聲——中國少數民族樂器文化展》《文明的符號——中國少數民族古文字與古籍陳列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蒙古馬精神攝影展》時,大家認真傾聽講解,不時發問,深入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午,參訪團來到紫竹院街道紫竹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驛站不僅提供日間照料、文化娛樂、助餐服務等6項基礎服務,還整合街道資源,拓展社區團購、居家護理、護士上門、24小時應急救援等多項服務。創新升級上門服務,擴大驛站服務半徑,形成紫竹院街道全域服務地圖,構建“中央廚房+驛站+家”三級配送網絡,實現將老年餐送到老人桌邊。參訪團現場體驗了中醫巡診、康復理療等醫護到家志愿服務。

隨后參訪團來到紫竹社區書畫社,書畫社的老師和學員們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臺灣同胞并介紹書畫社活動,大家欣賞書畫社作品、深度交流書畫知識。臺胞面對一幅幅書畫紛紛表示,海淀區的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看到這些作品就能感受到老年人豐富的精神生活。情到深處,學員們將自己的作品作為禮物贈送給了來訪客人。
在高科技企業綠盟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家表示,通過科技發展真切感受到國家高科技綜合實力、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在座談會上,紫竹院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馬秀麗對臺灣同胞表示熱烈歡迎,介紹了街道發展現狀、整體規劃及各社區建設情況。各社區負責人與前鎮區里長們就社區建設、物業管理、養老、社區居民自治、垃圾分類等方面深入交流探討,現場氛圍熱烈親切。
高雄市前鎮區忠誠里里長吳安美對紫竹院街道規模化、專業化、精細化的運作方式大加贊嘆,同時介紹了忠誠里管理情況。她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作為中華兒女都重視傳統節日。忠誠里除了和大陸一樣過好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之外,還會在母親節和重陽節對老人進行專門服務,讓曾經作為社會支柱的老一輩能夠切實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吳安美指出,臺灣的社區治理最大的特色在于志工,忠誠里的志工都是志愿加入到服務社區的工作中,每一個人都特別盡心盡力。因為每一個人都會變老,為老人服務就是為自己服務。在特殊的日子里,忠誠里的老人早上會到社區關懷據點進行健康檢測,如量血壓、血脂等;接著是動態運動,老年人在志工帶領下伸伸胳膊扭扭腰,活動筋骨,為一天的生活增加活力;運動完之后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聊家常、談心事;下午是靜態運動,做手工、畫畫等,修身養性。最讓老人們開心的是會餐,老人們將自己的食材拿出來一起制作一起品嘗。

七十多歲的前鎮區忠誠里顧問吳張小玲,是第六次來大陸。她說,每次來大陸都有收獲,這次最大的感受是參訪越來越接地氣,能深入基層民眾,心也越來越近。
“新冠疫情過后,我們來到紫竹院街道參訪交流,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交流是為了更好的融洽、融合,本次交流是一次文化之旅,雙方取長補短,希望兩岸基層交流越來越多、越走越近、越來越親?!敝腥A兩岸交流總會理事長王懋昌表示,本次行程收獲滿滿,通過熱情互動、深度交流,將兩地的地緣、血緣、文緣紐帶緊密聯系在一起。
北京高雄兩地的社區交流,探索了兩岸基層交流合作新模式,也讓兩岸同胞獲取諸多有益經驗,結識許多好朋友。海淀區臺辦主任、二級巡視員王鋒,紫竹院街道黨工委書記常增玉、辦事處副主任馬秀麗及街道相關部門同志全程陪同來訪臺胞走訪參觀,共敘兩岸深情。(供稿:海淀區臺辦,京彩臺灣魯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