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2022年第十三屆中國北京廣內空竹文化節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文化交流活動在西城區廣內街道舉行。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恰逢中秋佳節來臨,本次活動以“海峽兩岸舞空竹 中秋佳節慶團圓”為主題,內容包括2022年中國北京廣內空竹文化節——西城區民族民俗體育文化節暨第十三屆中國廣內杯空竹邀請賽,海峽兩岸中秋文化游園會,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文化交流文藝晚會等。

本屆文化節于8月15日啟動賽事海選及預熱宣傳,報名范圍為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9月7日當天在報國寺、廣寧公園及北京空竹博物館分設三個主活動區。今年首次有香港地區空竹代表隊以線上形式參加這項傳統民俗體育盛事。臺灣地區愛好扯鈴(抖空竹)運動的相關團體,已經連續8年參加廣內空竹賽事。一支支空竹從人們手中躍動翻飛,匯集為一座以空竹為媒、架設京港臺情感交流的橋梁。
“空竹賽事”——緊張賽事動人心魄,京港臺空竹愛好者同臺獻技

9月7日早上9點,空竹邀請賽在報國寺內準時開賽。近百名北京參賽者準備就位,同場競技,一決高下。共有來自浙江、江蘇等12省市代表隊、北京16支空竹愛好者代表隊及4空竹球代表隊,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4大項7個動作項目的角逐,展示空竹文化的魅力,促進抖空竹技藝持法的傳承發展。早在2006年,西城區廣內街道“北京抖空竹”申遺項目便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從2011至2022年已連續成功舉辦了13屆空竹邀請賽。海峽兩岸的空竹人以賽會友、以情相融。迄今為止,賽事已成為國內抖空竹項目的最高水平競技比賽,也是百姓口中津津樂道、翹首以盼的文化盛宴,受到廣泛好評。近年來,廣內始終致力于空竹比賽賽制的不斷完善,推動出臺空竹技藝1.0行業標準,技術標準和評判標準的規范化促進了空竹賽走向正規體育比賽項目。本屆邀請賽回歸經典賽制,設置了空竹球和單雙輪兩個大項。空竹球比賽自2016年首次亮相后,從傳統技藝逐步向競技體育發展和推廣。而空竹套路比賽在保留傳統動作的基礎上,又創新提煉了新內容。空竹技法從傳統的“螞蟻上樹”“嫦娥奔月”到結合羽毛球技術所創造的“空竹球技法”;從“剛柔并用”到“電閃雷鳴”,樣式多變且仍在不斷發展中。

“游園展示”——中秋佳節攜手游園,“有緣人”齊聚廣內共同賞月

傍晚的廣寧公園內,一場熱鬧的廣內空竹文化節中秋文化展示活動正在火熱舉辦。居民拿著入場時獲得的卡通形象文化節小標識,按照指引就可以打卡參與文化體驗區、非遺交流體驗區和光影賞月區的全部內容,通過游園活動,進一步體驗空竹傳統文化、共度中秋佳節。來自海峽兩岸的老物件讓居民們一飽眼福,年長一些的大爺大媽仔細端詳著充滿年代感的各類老式物件,給年輕人講起了過去的故事......而美食欣賞區內,居民興致勃勃品嘗來自各地“舌尖上的美食”,自然也少不了北京義利、北冰洋及特色老北京小吃的出場。光影賞月區內,居民紛紛站在日月潭、紫荊花、天安門、北海白塔等展板前合影留念。互動區里也是笑聲不斷,居民帶著孩子做起國潮風的手工;身著明、宋制漢服的年輕人,拿著活動現場提供的玉兔、燈籠、油紙傘等國風道具,在月下留影......一張張美圖刷爆朋友圈。

“文化交流”——空竹表演京港臺連線,“抖小竹”推廣形象萌動全場

7日夜晚,北京燈光璀璨,圓月照耀千家萬戶。“海峽兩岸舞空竹 中秋佳節慶團圓”2022年第十三屆中國北京廣內空竹文化節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文化交流文藝晚會在北京雜技團帶來的《妙舞炫竹》表演中拉開帷幕,來自廣內空竹文化藝術團、北京雜技團、臺灣活力健康扯鈴協會的表演者們以及港臺同胞分別獻上了相聲、雜技、京劇等精彩的節目。香港筲箕灣柴灣坊眾會組織香港同胞為晚會帶來歌曲《我們會更好》。配合香港同胞悠揚動情的演唱,北京會場的小朋友們也舞動起空竹,共同抒發香港回歸25周年喜悅之情。廣內街道等單位賽前專門給香港筲箕灣柴灣坊眾會寄去空竹,并指派專業老師進行線上指點。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訓練,香港同胞們也很快喜歡上了空竹這項運動。“居民們都非常喜歡這項運動,都在問能不能多準備一些空竹、能不能繼續線上開班授課?他們都想學起來、抖起來!” 坊眾會洪超群理事長激動地介紹,他希望疫情結束后能夠率隊來到西城,面對面跟北京空竹達人切磋交流。在北京會場,來自香港的小朋友劉紫儀也為晚會帶來京劇表演《天女散花》。“‘扯鈴’是臺灣地區對于抖空竹的叫法。名稱變了,玩法也有一些不同。但是寶貴的中華非物質文化傳承更當一起珍惜、一起發揚光大。”高雄市中華兩岸關系發展促進會王鐘賢理事長說道。臺灣活力健康扯鈴協會是廣內街道空竹協會的老朋友,已連續多年參加廣內空竹邀請賽并取得不俗成績。他們為晚會帶來精彩的線上空竹炫技表演,贏得現場陣陣掌聲。他也介紹了扯鈴在臺灣地區的傳承發展和推廣情況。來自扯鈴協會的臺灣同胞通過線上表達“海峽兩岸舞空竹,中秋佳節慶團圓”的美好祝愿。晚會全程直播,現場共吸引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的空竹愛好者、相關單位人員、觀眾等參加活動。市、區臺辦領導為空竹邀請賽獲獎代表頒獎,并將京臺基層交流基地的牌匾授予北京空竹博物館。

西城區副區長陳大鵬表示,空竹與西城區有著不解的淵源。西城作為北京市空竹發祥地——清代宣南坊的故地,以空竹為媒介與臺灣開展了廣泛交流,接待來訪臺胞參與空竹文化節,組織空竹協會赴臺表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交流交往感情越來越深厚。每逢佳節倍思親,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更加思念骨肉相連、同宗同祖的港澳臺同胞,希望以空竹為紐帶,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攜手共進,促進京港臺深化交流交往,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深葉茂,熠熠生輝。
廣內空竹文化節的宣傳推廣卡通形象是以國民萌寵大熊貓為設計原型的“抖小竹”,它奔跑、跳動的形態,寓意傳統文化正在逐漸受到更多人群特別是年輕人的關注,不斷吸納更多新鮮“血液”,為非遺文化注入新活力。

本次交流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促進了空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廣內街道以本地特色空竹文化節為載體,十余年來持續開展京臺基層交流活動,得到各界廣泛認同,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恰逢中秋佳節、花好月圓之際,廣內街道以一場比賽、一項活動、一臺晚會,構建京港臺民間交流、融合發展的美好愿景,也為廣內街道居民打造一場以百姓參與為主的文化盛宴。(西城區臺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