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有千百座名關險隘,而天下“九塞”之一的居庸關外鎮八達嶺長城,其地位之險要,歷史之悠久,建筑之宏偉,景色之壯觀,名聲之遠大,堪稱名關險隘之首。它是萬里長城的杰出代表,明代長城中最精華的地段。
悠久的歷史
八達嶺長城位于北京西北60公里處的延慶區境內,是峰巒疊嶂的軍都山中的一個山口。明代《長安客話》中說:“……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
八達嶺成為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據《史記》記載和近些年來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證明八達嶺一帶在戰國時期筑有長城。而今仍可見殘墻、墩臺遺址,其走向與今天的明長城大體一致。
明朝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八達嶺建關城。八達嶺關城與兩側長城相連,并建有東、西城門兩座,進而形成易守難攻的嚴密縱深防御系統,古稱“甕城”。關城西城門之門楣題有“北門鎖鑰”四個大字。“北門”指八達嶺是居庸關的門戶,也是京師的北大門;“鎖鑰”則是說八達嶺關城堅固險要,是舉足輕重的關鍵重鎮,就像北京城和居庸關的一把大鐵鎖。
八達嶺長城高踞“關溝”北端最高處,這里兩峰夾峙,一道中開,居高臨下,地勢極為險要。古人有“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之說。可見當時的居庸關只是一個關城,真正的長城是修建在八達嶺的。由于八達嶺的特殊地形和地理位置,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這里修筑長城,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豐富的文化
八達嶺長城是中國萬里長城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長城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中華民族奉獻給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宏偉壯觀的墻體建筑、精美絕倫的磚雕石刻、嚴密完備的防御系統、數不勝數的詩文碑刻,無不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1961年,八達嶺長城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代表中國萬里長城接受了聯合國頒發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證書”。
八達嶺長城的建筑沿循了秦時筑城依山就勢、因險阻敵的原則,走最高的山脊,隨山脊轉折而彎曲,不求取直拉平,以減少切土填方,做到省工省料,堅固實用。墻體上方兩側砌有磚體矮墻,外側矮墻稱雉堞或垛墻,為迎敵之用;內側矮墻叫宇墻或女兒墻,主要是保護人員安全的作用,顯示了“保存自己,打擊敵人”的建筑構思。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第一位經過此地的帝王是秦始皇,他東臨碣石之后,途經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咸陽;而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元朝皇帝每年兩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間、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親征……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至于歷代皇親貴族、文人墨客吟詠八達嶺的詩文碑刻更是數不勝數,最早留下詩章的是唐代詩人高適,他在詩中寫道:“絕坡水連下,群山云共高”。至于在那民族紛爭、金戈鐵馬的歲月,八達嶺更是上演了一幕幕恢弘的史劇。忽必烈入主中原、成吉思汗揮師南下、元惠宗淚灑關溝路、李自成破關入京、慈喜悲凄望京石……到了近代,詹天佑這位我國科學技術的先鋒,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因為神奇地穿越八達嶺而聞名中外。
壯美的景觀
萬里長城飽嘗了千年歲月的風霜,看盡了前朝后代的興亡。今天,它已成為一個廢棄的古代軍事工程,一個最為龐大的人類文化遺產。然而,在這個最大的古戰場上,長城的實用功能消退的同時,其審美特征及精神內涵,卻在歷史的演進中不斷積淀、增長,一股深厚的歷史感升華為一種美感,使長城成了一件巨大的藝術作品。
“塞外關內兩重天”,這是古人對八達嶺獨特自然風光的描繪。這里春可賞桃花盛開,草長鶯飛,平原四月芳菲盡,嶺上五月杏花繁;夏可觀碧濤疊云,霧靄云嵐,長龍浮現,雄關飛虹;金秋時節,天高云淡,層林盡染,紅葉漫山;入冬一場寒霜,滿山遍野的樹木都綴滿了晶瑩的樹掛,恰應了古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境,而一場大雪過后,又是瑤山粉樹,冰沼瓊溪,山舞銀蛇,銀裝素裹,好一派北國風光。
外交的豐碑
1954年,周恩來總理陪同印度總理尼赫魯游覽了八達嶺長城。這是八達嶺長城有歷史記載以來接待的第一位外國領導人。從那時起,這里成為中國政府重要的國事禮賓場所。煥發了時代青春的古老雄關開始了新的歷史使命,在中國和世界之間鋪設了一條鮮紅的地毯,用特殊的方式向世界表達著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的友誼之心。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登上八達嶺長城,面對長城雄偉壯觀的氣勢不無感慨地說:“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創造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2002年,美國總統布什在圓滿完成對我國的國事訪問后,特意游覽了八達嶺長城。站在當年尼克松總統登臨的地方,布什總統風趣地說:“我要超過尼克松總統當年的紀錄”。臨行前,布什總統在簽名簿上寫下了“祝愿我們的人民永享和平與好運”。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首次訪華的最后一天,特意游覽了八達嶺長城。面對雄偉的長城和中國人民的熱情,奧巴馬總統動情地寫下了“長城的宏偉和壯觀讓我很受啟發,同時我也非常感謝中國人民的熱情接待?!?/p>
迄今,八達嶺長城已累計接待了近2億中外游人,其中包括尼赫魯、尼克松、里根、伊麗莎白二世、撒切爾夫人、葉利欽、小布什、普京、奧巴馬等500多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眾多世界風云人物。他們在這里留下歷史的足跡,留下對偉大長城的無限感慨,他們在這里播種友誼的種子,唱響和平的心曲。
錢其琛副總理曾盛贊:“八達嶺長城是新中國外交史上永恒的豐碑”。
文化的交流
八達嶺長城作為中華民族文明與智慧的象征,作為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勝地,以其獨有的藝術魅力,成為全世界熱衷和矚目的文化交流舞臺。“八達嶺長城元旦國際萬人登山節”“奧運會火炬傳遞”“奧運公路自行車賽”“殘奧會吉祥物發布”“開學第一課——我愛你中國”“北京新年倒計時”等一大批文化交流活動的成功舉辦,既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也充分展示了世界各民族文化豐富多彩的藝術魅力,同時也增進了中華民族以及世界各民族之間文化交流交融及傳統友誼。
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火炬傳遞活動在八達嶺長城舉辦。雄偉長城展示我們不畏強敵、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彰顯中華民族敢于拼搏、敢于勝利的精神風貌,見證奧運圣火蒞臨“雙奧之城”的榮耀時刻。2008年,流暢平展的北京奧運會自行車賽賽道逶迤于八達嶺的崇山峻嶺間,賽道兩側綠蔭掩映,鮮花綻放,雕塑奇石隨處可見,微縮景觀點綴其間,民俗古風商業設施鱗次梯比,營造出動與靜、剛與柔、凝重與秀美、體育與人文的美妙和諧。八達嶺公路自行車賽道被國際奧委會和各國媒體譽為“世界上最美的賽道”,古老的長城用特殊的方式向世界傳達著和平、傳遞著友誼。
八達嶺長城自1958年正式對游人開放至今,先后榮獲“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之首”“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首”“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首都旅游‘紫荊杯’最佳景區”“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全國文明旅游風景區”“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等榮譽稱號。八達嶺長城旅游事業的蓬勃發展,為長城的保護和研究工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促進世界各民族間文化交流,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友誼做出了突出貢獻。2002年八達嶺長城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授予“接待世界各國游人最多的風景區”和“接待世界各國元首、政府首腦最多的風景區”,2007年在世界新七大奇跡的角逐中名列首位,被中國旅游報譽為“中國旅游業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