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市場前景廣闊、優勢顯著,是臺商投資發展的理想舞臺。兩岸產業優勢互補,應聚焦新質生產力,加強科技與產業創新合作,攜手應對挑戰、拓展新賽道,共同開創兩岸融合發展的美好未來。”在近日舉辦的第28屆京臺科技論壇上,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說。
本屆論壇以“共育新質生產力 攜手融合新發展”為主題,聚焦兩岸科技創新與產業合作,臺灣工商、科技界人士和島內公協會負責人以及臺商代表等600余人與會。
搶抓發展機遇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潘賢掌表示,大陸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活力持續激發,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在全球產業鏈創新鏈中的地位不斷增強,開創了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保障、以產業升級為落腳點的創新發展路徑。“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并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理想、更有為的發展空間,為兩岸經濟合作和融合發展開辟更廣闊、更多元的新天地。”潘賢掌說。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如何抓住機遇實現轉型,是臺企面臨的共同課題。”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表示,大陸有眾多新興產業發展機遇,廣大臺商臺企應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共享大陸新一輪改革開放紅利,為臺資企業轉型升級與永續發展開拓空間。
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表示,京臺科技論壇作為兩岸交流的重要平臺,為兩地企業開展經貿、科技等方面合作提供了良好機遇和廣闊空間。希望進一步深化京臺合作,圍繞科技創新等領域,探索開展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共尋新商機。“我們將聚焦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推動供應鏈深度融合,提升兩岸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劉兆玄說。
實現互利共贏
“全球經濟形勢面臨諸多不穩定因素,兩岸產業須攜手應對挑戰、實現互利共贏。”劉兆玄表示,大陸在新興產業如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汽車等方面成果顯著,臺灣在高端制造、數字網絡、綠色低碳等方面具備優勢,雙方應加強合作對接,攜手構建新的兩岸產業鏈。“未來的合作不僅要聚焦技術層面,更需共同構建行業規則。”劉兆玄透露,他還關注即將出臺的“十五五”規劃,期待借政策利好推動兩岸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兩岸經貿合作開拓更大空間。
“今年的論壇涉及人工智能等諸多新興產業,為臺商臺企融入大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臺灣中華婦女聯合總會主任委員雷倩認為,無論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等領域,還是在一般的制造業,大陸市場都向臺商敞開大門,在當前產業重組、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這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將不斷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持續擴大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潘賢掌表示,希望兩岸共同推動科技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建具有全產業鏈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攜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搶占競爭制高點、把握發展主動權。
注入創新活力
本屆論壇采取“1+4+N”舉辦模式,即舉辦1場開幕式暨主論壇,4場主題涵蓋數智綠色協同發展、醫療大健康、科技金融、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的平行論壇,以及N場包括生物科技、未來健康、知識產權等產業的專題活動和“科技之夜”北京晚會、臺企聯大講堂、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對接會等交流活動。開幕式上,多個兩岸科技創新合作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涉及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為廣大臺商臺企在大陸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截至目前,在京臺資企業已超過3000家,兩地貿易額持續創新高,為兩岸企業家探索合作、實現共贏提供了優越條件,也為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注入新動力。李政宏表示,全國臺企聯將以論壇為契機,讓更多臺商臺青了解北京、扎根北京,共享發展機遇。
臺商朱智杰今年是第二次參加京臺科技論壇,他觀察到,今年的論壇現場更熱鬧了,“越來越多臺商臺企踴躍參加,這本身就代表了兩岸經貿以及科技交流的活躍和旺盛。”朱智杰介紹,他所在的企業已落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團隊正將臺灣生物醫藥科技與大陸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并應用到多種不同場景。“大陸在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領域發展迅速,并在實際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令人驚嘆。”朱智杰說。
來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 汪靈犀


打印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