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民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秘密成立,當時的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決定將名稱改為“中國民主同盟”,由團體會員制改為個人申請參加。
北京市民盟組織是根據1944年9月中國民主同盟總部關于發展地方組織的決定開始組建的。1945年春,中國民主同盟華北總支部成立。1946年1月上旬,部分盟員從大后方來到北平,與在北平堅持斗爭的盟員相匯合,共有一百多人,成立了中國民主同盟北平市臨時工作委員會。歷任主委為曾昭掄、劉清揚、吳晗、張東蓀。
1949年1月,民盟北平市臨時支部執行委員會成立,吳晗任主委。
1949年5月,民盟北平市第一次盟員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以吳晗為主委的民盟北平市第一屆支部委員會。
1955年5月,民盟北京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以吳晗為主委的民盟北京市第一屆委員會。
截至2017年7月,民盟北京市共召開十二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十二屆委員會,歷任主委為吳晗(第一、二、三屆)、聞家駟(第四屆)、陶大鏞(第五、六、七屆)、王維城(第八、九屆)、葛劍平(第十、十一屆)。現任(第十二屆)主委程紅。
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共有民盟盟員13280人,主要界別分布情況:高教界25.5%,基礎教育界13.6%,科學技術界14.1%,文化藝術界10.1%,醫藥衛生、新聞出版、公有制經濟、機關團體和新社會階層人士共占36.7%;有兩院院士23人。
目前,民盟北京市委在16個區都建立了民盟組織,包括4個區委、6個區工委、1個委員會、2個總支、3個支部。此外,民盟市委還在在京高校、科研機構等設有36個直屬基層組織。
民盟北京市委現設19個專門委員會、2個聯誼會、1個統戰理論研究會,作為聯系盟員、開展盟務工作的工作機構。19個專門委員會為:高等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委員會、職業教育委員會、教育發展研究委員會、經濟委員會、科技委員會、文化委員會、城市建設與環境資源委員會、農村工作委員會、社會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創新發展委員會、金融工作委員會、醫療衛生委員會、婦女委員會、老齡委員會、聯絡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宣傳工作委員會。2個聯誼會為企業家聯誼會、書畫家聯誼會。
民盟北京市委機關現設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參政議政部、研究室、社會服務部6個部室。
北京市民盟組織在人民解放戰爭時期誕生,為反對內戰、促進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積極貢獻;在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努力奮斗;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新階段,為推進首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承載著民盟光榮傳統和歷史責任的民盟北京市委,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在民盟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的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廣大盟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繼續發揚民盟“奔走國事、關注民生”的優良傳統,繼往開來,團結奮斗,為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21年7月9日